第五届中国雕塑展开幕:指向未来的雕塑力量

时间:2020年01月12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中国姿态雕塑大展自2008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有11年的时间,从最初的厦门到后来的温州,再到山东,最终落地武汉。这一次,湖北美术馆举全馆之力呈现“中国姿态”。

中国雕塑学会与湖北美术馆的联合,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认为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美术馆是全国重点美术馆,中国雕塑学会从第一任会长刘开渠开始,就抱有推动中国雕塑不断往前发展的情怀和担当。也正是基于此,中国姿态雕塑展的宗旨就是不断的推陈出新,在坚持雕塑本体语言的探索和呈现的基础上,同时也强调多元开放的心态办展。大展作为中国雕塑学会最为重要的展览之一,是全国性展示当代中国雕塑成果的研究推广平台,承载着中国雕塑梦的希冀。

2019年12月27日,由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傅中望共同策展的“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共展出近100位艺术家的雕塑新作,从中可以看到中国雕塑近三年来发展的整体面貌与多元探索。

此次展览的作品几乎占据了湖北美术馆的全部空间,不管是展厅中还是户外走廊上,到处分布着形式多样的雕塑作品,其中可以看到各种材料以及观念的作品,尤其是一些会动的作品和与科技有关的作品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参观,比如张升化的作品《闻风》,当风吹动作品时,雕塑的各个部位都在运动,仿佛具有了生命一样;项一的作品《镜心》,镜面的中心,光线反射折射的聚点,镜面的反映和吸纳,无量无边;亭阁的暗面也被明镜水照亮,通透、沉净以及它中式园林所固有的东方灵秀雅趣。无论镜子里反映如何的万千变化,亭阁如立于静水之中般平静。这种内心和外表两方面所追求的宁静和明亮正是东方文化的共性。

此外,像艺术家谭勋的《铁草》以及张永见的《映城》等对雕塑材料的实践和探索,还有钱云可的《黄金周-西湖》,毛欢的《守》与龙翔的《初心不渝》等作品对社会热点事件、重大历史题材和社会人文的关注等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发公众的思考。

挡的诱惑,综合媒体则体现了艺术家表达与思考的开放性,数码科技也开始被引入。而写实手法仍占据主流,抽象雕塑,卡通雕塑,表现性的雕塑,装置艺术等多元多样的风格的混搭,样式的交融,手法的多元,故事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交织,具象与抽象的并行,都使本届雕塑展呈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讲到。

他从“在重要历史节点,呈现自我的思考”,“学院的力量”,“对工业题材的迷恋”,“代际表达耐人寻味”,“低科技流行”,“非雕塑家的雕塑表达”等几个方面对大展进行了总结。

关于历史节点方面,他讲到,对历史题材丝绸之路的表达,结合当下关于"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还有以红色题材作为视觉描述的主体,这些雕塑多采用写实的手法,体现了雕塑家在时代发展潮流中的一种真诚思考和激情表达。此外,还讲到,构成本次雕塑展的主体力量,也得益于学院雕塑的筚路蓝缕和薪火相传,怡恰是一代代雕塑家们的不解努力,不仅为雕塑艺术的发展储备了雄厚力量,而且让雕塑艺术能够不断获得一股股清新的活力,这也是雕塑艺术能够持续不断向前发展和越来越走向广阔的公共空间的缘由。

在展览中,部分雕塑家以对工业题材的关注,呈现出社会转型变革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方式的变化,其实,这也是中国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所不得不面临的可题,因为当中国社会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从传统文明转向现代文明,从乡土社会跑步进入到城镇化,特别是多种文明并行互融交织发展,导致雕塑家们必须作出自我的思考和判断,以适应激变的社会发展。转型社会的转型之痛,困惑,彷徨,憧憬期待都交织在艺术家的视觉表达中。 还有,参展艺术家代际跨度大,既有老一辈雕塑界前辈,在他们的雕塑表达中,不可避免呈现出的是时代对他们的影响,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和本土文化关怀。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这些宏大可题构成他们的视觉关注点。而年轻一代,80后,90后,很显然数码时代,图像时代对他们又有着至深影响,不可回避 的微信、微博等生存现实,亦突出反应在他们的雕塑中,虽然有些作品还显稚嫩,不够成熟,但构成了一种指向未来的力量,而代际差异,很显然丰富并推动着雕塑展走向更好的未来。

展出的部分作品以多媒体装置形式出现,互动,公众参与,炫酷都改变着人们对于雕塑的认知。这些作品再一次提醒我们,一个跨界融合的雕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关于雕塑与社会及人生的诸多思考,一味强调“雕与塑”很显然已不适应雕塑艺术的发展,全新的艺术形态,的确引发人们思考未来的雕塑家将何为,雕塑艺术将向何处去。

非雕塑家们以当代艺术的视角进入雕塑,他们以可题意识,立场意识作为视觉叙事的题材,弥漫其间的是他们的一种对社会艺术与人生的真诚思考和激情表达。特别是对于生存境遇的文化关怀,对社会主义经验的过往记忆,带给雕塑艺术的则是一种不循规韬距,随心所欲不逾矩式的自由表达,他们的艺术不在形式,其背 后的自由精神才最为珍贵。

大展策展人傅中望也讲到,展览的整体面貌呈现出自信表达、贴近时代、敢于创新、多样包容的“中国姿态”。从参展人员的构成来看,既有见证时代、不断突破的前辈艺术家,也有兼容并蓄、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又有初生牛犊、勃勃生机的青年一代;展出内容方面,从现实题材的人文关怀到个性描述的当下体验,从雕塑本体语言的深度挖掘到立意独到的形式表达,从雕与塑的形态追求到材料技术的尝试拓展,都体现出新时代中国雕塑创作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展场与作品的互动方面,雕塑特有的公共性、空间性特点则通过立体、平面、光影、墙面乃至观众参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被视觉化呈现出来。

此次展览是雕塑界近三年来的创作,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检阅。作品反映了当下雕塑创作的方向,比如一些作品,深入生活表现中国的巨大变化,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怀等等,此外还有一些艺术家将视角伸向历史,对中华民族重大历史题材进行关注,还有就是大量青年雕塑家的创作,可以看到他们对材料的狂热,这是批评家殷双喜看完展览之后的感受,他讲到自己也经常强调雕塑要重视材料,但过分关注就有点过犹不及了,雕塑最重要的还是要表达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转自雅昌艺术
第五届中国雕塑展开幕:指向未来的雕塑力量

第五届中国雕塑展开幕:指向未来的雕塑力量第五届中国雕塑展开幕:指向未来的雕塑力量

 

(作者:佚名 编辑:shdtz)
文章热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第五届中国雕塑展开幕:指向未来的雕塑力量]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